当前位置: 动态 行业动态

RoHS环保指令实施半年多 广东机电输欧净增20% 广东机电产品输欧呈逆势上扬

发布时间:2007-06-15  

 
 


  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欧盟自2006年7月1日实施《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RoHS指令以来,广东机电产品输欧一如既往。

  据统计,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经广东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欧盟成员国的机电产品达18.6万批,出口总额达68.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75%和20%,成功突围,欧盟“双绿”指令,实现出口稳步增长。

  据了解,2005年8月13日,欧盟率先开始实施《关于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的WEEE指令,要求生产商(包括进口商和经销商)负责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电气和电子产品,并在投入市场的新产品中加贴回收标志。2006年7月1日,RoHS指令高调实施,指令规定投放欧洲市场的电子电气设备中的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和聚溴联苯醚等六种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限量。WEEE和RoHS指令一起被业内人士称为“近乎苛刻的环保双绿指令”。此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相继效仿,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形势严峻。

  有关专家介绍,这两项指令涉及的产品包括十大类近20万种,而且大多属于我国强势出口的机电产品。两个指令的相继实施,让广东近1500家出口欧盟的机电企业受影响,冲击了大家电、小家电、IT和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类、电气电子工具类、玩具休闲及体育设备类、医疗设备类、监控仪器类、自动售货机类等多项产品出口。

  广东是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要地,其机电产品对欧出口贸易量约占全国的1/3。据统计,广东对欧盟出口机电产品占广东对欧盟外贸出口的一半以上,而输欧机电产品中约有70%属RoHS范围内的产品,因此,广东出口遭遇尴尬。

  企业遭遇技术资金双门槛据记者了解,欧盟双绿指令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

  一是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由于对材料所含物质有所限制,不少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采用新型的环保材料代替含有害物质的材料。例如,传统上机电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焊料主要成分是锡铅合金,但是,欧盟RoHS指令将铅作为所禁止的6种有害物质之首,规定匀质材料中铅的含量不能超过1000个PPM。因此,出口欧盟产品中必须使用无铅焊料进行焊接,其成本较普通焊料高出20%以上。

  此外,增加了企业所需的检测费用。除了常规的型式试验、性能测试和安全性能测试外,根据RoHS指令要求,出口欧盟的电子电器产品还增加六种有害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的检测。目前,一种匀质物质的测试费为1200元,况且,一旦产品规格、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或者原材料供应商发生变更,产品还必须重新进行检测。

  二是对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广东很多出口机电企业尤其是非外资背景企业还不能完全达到RoHS指令的要求,不合格率普遍较高。要想分欧盟这块大蛋糕,企业不得不花时间、金钱和气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监管、出厂检验检测上加大投入力度。

  检验检疫助企业攻坚破壁针对国外日益严峻的技术贸易壁垒和国内无序的市场竞争,广东检验检疫局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出口企业应对欧盟新指令的扶持力度,在中山、东莞、顺德、南海、佛山、惠州等机电企业集中地区开展技术指导活动;另一方面,该局运用先进检测设备,构建全省检测网络。目前,广东已建立广州、顺德、惠州三个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的RoHS检测实验室,发挥整体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

  检验检疫专家指出,在任何技术性贸易壁垒面前,企业都应该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就目前情况来说,广东企业这次应对欧盟双绿指令的行动是有效的。

  针对日益苛刻的国内外绿色指令,检验检疫专家建议有关企业,一方面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把好原材料关、生产安全关和出口检测关,确保产品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的质量要求。

  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名牌发展意识,要推进产品技术、工艺的改良和创新,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和开发,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广东机电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应逐步改变目前以订单和贴牌生产为主的现状,努力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客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忠诚度,让采购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认准“招牌”,从而增强企业抵御不断出现的新的技术贸易壁垒的能力。(中国贸易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