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动态 行业动态

专家为缩减贸易顺差支招 广东经济应率先从外向型向开放型转换

发布时间:2007-07-10  

 
 


  记者从广东省外经贸厅获悉,今年1-5月,广东的进出口商品总额达2309.7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出口1327.1亿美元,进口982.6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34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5.7亿美元,占全国比例40.2%。

  尽管本月开始实施的新政策大幅度下调了出口退税,但作为出口大省的广东贸易顺差势头依然强劲。7月5日,两位来自津京的专家就如何缩减贸易顺差问题,在省外经贸厅开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专家认为,珠三角地区应率先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改变增长对出口和FDI(外国直接投资)的过度依赖。广东应成为从外向型到开放型体制转换的模范。

  政策转向不及时导致外部失衡

  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认为,中国贸易收支顺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低水平的劳动力成本仍未被充分使用,而大量流向工业城市的农村人口,将大部分收入寄往自己的家乡,使一部分从工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不能用于工业品消费,以致工业品的生产者必须另辟市场。城市居民则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不得不保持较高的储蓄率。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吸收了大量存款的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谨慎贷款。这些因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所形成的"生产过剩"必须借助国外市场出清,或借助大规模的出口出清。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贸易顺差也与我国出口导向的外向型战略有一定关系。"我国的出口导向战略,是为缓解外汇和资本短缺,有历史的必然。但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改革后,政府仍继续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没有及时转向政策中性和鼓励自主创新,导致外部失衡矛盾积累,产生摩擦是必然的"。

  应加快进出口贸易转型

  佟家栋说,贸易收支的严重不平衡,使得中国不得不采取一些策略,扩大内部需求,以借助国内市场出清本国产品。但要注意的是,"贸易的顺差方不一定是贸易的最大获利方,国际贸易的逆差国不一定是贸易的利益损失方"。

  他说,如果单纯以物质产品或有形贸易额作为贸易收支平衡的唯一指标,那么主要以物质产品为主要价值创造的国家自然成为全球贸易失衡中的顺差方,而服务的提供方,甚至是主要的技术创新方成为有形贸易的最大逆差方,从而贸易的平衡与贸易的利益分配出现了脱节。

  张燕生建议,广东应成为从外向型到开放型体制转换的模范。"珠三角地区应率先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产品国际化和贸易一体化进程,打通与内地的贸易联系,提升对外贸易的技术含量、增值含量和管理含量。具体做法比如优化产品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服务贸易、优化外贸空间布局等"。(南方日报)
返回